向援鄂医疗队青年人学习,交出新时代青年人的“合格答卷”
吕明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指出“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同时指出要“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一、新时代青年人的合格答卷,贵在“态度端正”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当先生、当主人、当阅卷人,这是新时代青年人所应具有的答卷态度。
在此次疫情大考中,援鄂医疗队的青年人以端正的答卷态度书写了自己的时代答卷。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郭新月说:“17年前的非典,当时我们‘90后’都还是孩子,我们的前辈们保护了我们,今天大家都已经长大了,应该用我们的行动去保护大家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站出来,武汉人民怎么办?作为‘90后’党员,我还是医护人员,就应该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下:“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正是因为有了端正的答卷态度,援鄂医疗队青年人才能克服最初的紧张恐惧心理,义务反顾地投入到抗疫战斗的第一线,也正是因为有了端正的答卷态度,当各支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启程离去时,武汉人民、湖北人民才会有万千的不舍,他们带着最深敬意,夹道送别。
二、新时代青年人的合格答卷,贵在“思路清晰”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面对时代考卷,青年人需要具备清晰的答题思路,只有答题思路清晰准确,才能保证最终的答卷质量。清晰的答题思路从哪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新时代青年人唯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定盘星和主心骨,才能攻克前进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
在此次疫情大考中,援鄂医疗队青年人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疫情之初,他们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部署,迅速集结、有序进入湖北。“我未婚,没有牵挂,我去武汉!”24岁的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护士潘海燕两次写下申请书,要求支援武汉。抵鄂后,援鄂医疗队青年人听指挥守纪律,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工作,医疗队内成立的临时党支部源源不断地收到递交上来的入党申请书。
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有了清晰的“答卷思路”,援鄂医疗队青年人在疫情战斗中迅速成长成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吴超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90后’党员们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初心与誓言。这段特殊的经历,也将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惧艰险、勇挑重担!”
三、新时代青年人的合格答卷,贵在“规范细致”
“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时代考卷,新时代青年人的答卷必须做到规范细致:一方面,唯有规范细致,才能把一桩桩小事当做一件件大事来完成,才能在实干中积攒经验、收获成功。另一方面,规范细致是过硬的专业本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最好体现,做到了规范细致,就能将起时代重任真正担起。
在此次疫情大考,援鄂医疗队青年人敢打硬仗,不打乱仗,应用精细化的治疗理念,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位患者面对挑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疗队结合指南细化诊疗细节,确定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入院病人初步处理流程和原则》这一高水准诊疗“模板”,他们把病人分成以单独新冠肺炎发病为主的、同时患有肺炎和很多基础性疾病的、病情危重出现多器官的衰竭的三类进行分层治疗管理。医疗队副队长朱凤雪说,“每个细节都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临床医生必须亲自到病床旁去观察。”
正是因为做到了“规范细致”,多支援鄂医疗队在惊心动魄的疫情战斗中实现了零死亡、零返院、零事故及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四零”目标,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通报,截至3月20日,国家派出的4.2万援鄂医疗队员做到了自身的零感染。
四、新时代青年人的合格答卷,贵在“善解难题”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青年人是否具备创新创造、善解难题的自信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能否踏上现代化强国之路,关系到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能否顺利实现伟大复兴之梦。
此次疫情大考,时间紧、难题多,援鄂医疗队的青年人知难而上,用不断的创新创造解决工作中的的难题。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来自上海的医疗队完成了多项“首例”记录:首例气管插管,首例ECMO人工肺置入术,首例ECMO撤机。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医疗队利用互联网建立形式的诊疗平台,组织开展危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突破救治瓶颈,提高救治成效。
正是因为有了创新创造、“善解难题”的自信和能力,援鄂医疗队的青年人才能在疫情战斗中救治出大量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病人,而他们的青春之花也因为这样一种自信和能力绽放得愈发光彩绚丽。(文中列举事例均来自“学习强国”)